为适应人才培养改革所需,践行实践出真知,学院以教师为纽带,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农艺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抓手,促进了学生从 “知”到“行”的转化,搭建了农业创新教育的专业生产实践训练基地,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统筹安排,合理规划
2017年4月份,学院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了1.5亩实践教学基地,配备必要的生产工具及农用物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更好的建设与管理,学院实施分组包干管理模式,每组配一名指导老师,形成了教学实践与专业生产相结合,学生在校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放假老师顶上的管理模式,彻底解决农业教学基地管理的空档期问题。
学院从实际出发,挖掘潜力,加大了对基地的建设力度,使其建设为多元性、高科技含量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按照 “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立足实践,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规划建设总原则,开垦基地、建床育苗、并且增设灌溉设施,各个小组依照农业生物学特性,将实践教学基地合理分割划分为根菜类、葱蒜类、绿叶蔬菜、瓜类、豆类、薯芋类、花卉类和多年生作物等不同小区,不仅便于学生学习和不同种类的差异性比较,而且也便于实行轮作倒茬和集中管理。此外,实践教学基地还置备铁锨、耙子和锄头等必要的劳动工具,以及有机肥等农用物资,为蔬菜实践教学提供所需的硬件设施。
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
1.合理安排蔬菜茬口及耕作方式
依据蔬菜栽培学课程和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早春菜、夏菜和秋菜的栽培茬口,并充分利用阳畦等保护地设施。努力做到提前准备各茬口紧密衔接,一年四季都有鲜菜,满足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此外,在栽培方式上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科学的栽培方法,例如将叶菜类、茄果类、根菜类和葱蒜类蔬菜互相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中不同养分的利用率,而将辣椒与豆类、黄瓜等蔬菜间作,则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间及地力。搞好不同种类蔬菜的栽培,可以为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同时各个教学实践在时间上连贯性强、衔接紧密,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寓教于无形之中。
2.建立健全有效工作制度
对实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劳动纪律、生产技术和服务规范、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安全操作规程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反馈、实习检查和实习考核管理等制度;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制实习计划,明确规定实习方法、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实习内容与方法,实习期间的教学活动安排、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明确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责任。
三、实践教学,一树百获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吸引了学生参与生产实践 , 让学生们自己制定生产计划,安排要种植的蔬菜、花卉作物,并全程负责管理。让学生对蔬菜花卉栽培过程的定植、浇水、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搭架、绑蔓、整枝打杈、摘心、摘叶、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疏花疏果、采收等生产环节进行系统的实践操作,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强化了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从 “知 ”到 “行 ”的转化。
通过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学生对当前园艺生产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基本掌握了当前各类蔬菜花卉常用优良品种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实验设计方案和科学研究方法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教师将一部分课堂内容放到实践中进行教学,并结合每种具体作物,在田间边示范边讲解,同学们边看边学、边学边想、边干边记,直观、具体、轻松地把枯燥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加深了记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综合和升华,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端正了专业思想,而且提高了专业技能及观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找教师询问,带着问题学,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实践教学基地为生产实践提供硬件条件, 生产实践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两者相辅相成。